獎項簡介
“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”由中國翻譯協(xié)會2006年五屆五次常務會長會議決定設立。這是中國翻譯協(xié)會首次頒布的獎項,該榮譽獎并非常設獎項,授予健在的、在翻譯與文化傳播工作中成就卓著、影響廣泛、德高望重的翻譯家。2006年9月26日,95歲高齡的季羨林先生成為首位“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”獲得者。
季羨林,生于1911年8月,山東省清平縣(今臨清市)人。著名的語言學家、翻譯家、教育家、社會活動家。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,主攻英國文學,兼讀德國和法國文學,同時選修陳寅恪先生的佛經(jīng)翻譯文學,朱光潛先生的文藝心理學,課余專心于外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及散文創(chuàng)作。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交換研究生,入德國哥廷根大學潛心學習印度學。1941年榮獲哲學博士學位。1946年回國,歷任北京大學教授、系主任、北京大學副校長。
建國后,季羨林先后當選北京市第一屆人大代表,第二、三、四、五屆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,同年起,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等職,享有崇高的社會聲譽。還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,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兼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負責人,中國語言學會會長,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,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,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,中國作家協(xié)會理事,中國翻譯協(xié)會副會長、名譽理事,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,中國南亞學會會長,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,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,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,《中國大百科全書》總編輯委員會委員,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會長,國際儒學聯(lián)合會顧問,亞非學會會長,澳門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。系中國翻譯協(xié)會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2004年11月在中國譯協(xié)第五屆全國理事會議上被推選為中國譯協(xié)名譽會長。
幾十年來,季羨林辛勤從事英文、德文、梵文等文學作品的研究與翻譯,發(fā)表、出版的譯作將近四百萬字。主要著作有《中印文化關(guān)系史論集》、《印度簡史》、《羅摩衍那初探》、《印度古代語言論集》、《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》、《簡明東方文學史》、《糖史》、《吐火羅文(彌勒會見記)譯釋》等。主要譯著:譯自德文的有馬克思著《論印度》、《安娜?西格斯短篇小說集》等;譯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詩《羅摩衍那》(七卷)、印度名劇《沙恭達羅》和《優(yōu)哩婆濕》、印度古代民間故事集《五卷書》等;譯自英文的如梅特麗耶?黛維的《家庭中的泰戈爾》。此外,季羨林還主編過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》、《傳世藏書》、《神州文化集成》、《東方文化集成》等書。
獲得的主要獎項有:
1986年論文集《印度古代語言論集》獲北京大學首屆科學研究成果獎。
1987年論文集《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》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優(yōu)秀成果榮譽獎。
1989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授予“從事語言文字工作三十年”榮譽證書。
1990年論文集《中印文化關(guān)系史論文集》獲全國首屆比較文學圖書評獎活動“著作榮譽獎”。
1992年主編的《大唐西域記校注》獲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獎。
1992年,印度瓦拉納西梵文大學授予最高榮譽獎“褒揚狀”。
1997年主編的《東方語言學史》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。
1997年主編《印度古代文學史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,1999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(yōu)秀成果獎專著二等獎。
1998年德黑蘭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。
1999年《季羨林文集》(24卷)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。
2000年專著《文化交流的軌跡——中華蔗糖史》獲長江讀書獎“專家著作獎”。
2000年獲得德國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金質(zhì)證書。
2006年9月26日,在中國譯協(xié)慶祝國際翻譯日?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上,季羨林被授予“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”季羨林先生的品格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,不僅因為他的學識,還因為他的品格。他說: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,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。他在他的書,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,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。季羨林先生備受關(guān)注的《病榻雜記》近日公開發(fā)行。在書中,季羨林先生用通達的文字,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“加”在自己頭上的“國學大師”、“學界泰斗”、“國寶”這三項桂冠的,他表示:“三頂桂冠一摘,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。身上的泡沫洗掉了,露出了真面目,皆大歡喜?!?
本報特摘錄幾段季老的文字,看看這位97歲高齡的老人是如何對待罩在自己頭頂?shù)臓N爛光環(huán)的——
-一辭“國學大師”
“環(huán)顧左右,朋友中國學基礎勝于自己者,大有人在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竟獨占‘國學大師’的尊號,豈不折煞老身!”
現(xiàn)在在某些比較正式的文件中,在我頭頂上也出現(xiàn)“國學大師”這一燦爛輝煌的光環(huán)。這并非無中生有,其中有一段歷史淵源。
約摸十幾二十年前,中國的改革開放大見成效,經(jīng)濟飛速發(fā)展。文化建設方面也相應地活躍起來。有一次在還沒有改建的北京大學大講堂里開了一個什么會,專門向同學們談國學。當時主席臺上共坐著五位教授,每個人都講上一通。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,說了些什么話,現(xiàn)在已忘得干干凈凈。一位資深記者是北大校友,在報上寫了一篇長文《國學熱悄悄在燕園興起》。從此以后,其中四位教授,包括我在內(nèi),就被稱為“國學大師”。他們?nèi)坏膰鴮W基礎都比我強得多。他們對這一頂桂冠的想法如何,我不清楚。我自己被戴上了這一頂桂冠,卻是渾身起雞皮疙瘩。
說到國學基礎,我從小學起就讀經(jīng)書、古文、詩詞。對一些重要的經(jīng)典著作有所涉獵。但是我對哪一部古典,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功夫,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。后來專治其他的學術(shù),浸淫其中,樂不可支。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;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(guān)的自謂是大而有當?shù)膯栴}比如天人合一外,自己的國學知識并沒有增加。環(huán)顧左右,朋友中國學基礎勝于自己者,大有人在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竟獨占“國學大師”的尊號,豈不折煞老身(借用京劇女角詞)!我連“國學小師”都不夠,遑論“大師”!
為此,我在這里昭告天下:請從我頭頂上把“國學大師”的桂冠摘下來。
-二辭“學界泰斗”
“這樣的人,滔滔者天下皆是也。但是,現(xiàn)在卻偏偏把我‘打’成泰斗。我這個泰斗又從哪里講起呢?”
這要分兩層來講:一個是教育界,一個是人文社會科學界。
先要弄清楚什么叫“泰斗”。泰者,泰山也;斗者,北斗也。兩者都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東西。
光談教育界。我一生做教書匠,爬格子。在國外教書10年,在國內(nèi)57年。人們常說:“沒有功勞,也有苦勞?!碧貏e是在過去幾十年中,天天運動,花樣翻新,總的目的就是讓你不得安閑,神經(jīng)時時刻刻都處在萬分緊張的情況中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一直擔任行政工作,想要做出什么成績,豈不戛戛乎難矣哉! 我這個“泰斗”從哪里講起呢?
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,說我做出了極大的成績,那不是事實。說我一點成績都沒有,那也不符合實際情況。這樣的人,滔滔者天下皆是也。但是,現(xiàn)在卻偏偏把我“打”成泰斗。我這個泰斗又從哪里講起呢?
為此,我在這里昭告天下:請從我頭頂上把“學界(術(shù))泰斗”的桂冠摘下來。
-三辭“國寶”
“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,所以他就成為‘寶’。但是,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,等等,也都只有一個,難道中國能有13億‘國寶’嗎?”
在中國,一提到“國寶”,人們一定會立刻想到人見人愛憨態(tài)可掬的大熊貓。這種動物數(shù)量極少,而且只有中國有,稱之為“國寶”,它是當之無愧的??墒?,大約在八九十來年前,在一次會議上,北京市的一位領導突然稱我為“國寶”,我極為驚愕。到了今天,我所到之處,“國寶”之聲洋洋乎盈耳矣。我實在是大惑不解。當然,“國寶”這一頂桂冠并沒有為我一人所壟斷。其他幾位書畫名家也有此稱號。
我浮想聯(lián)翩,想探尋一下起名的來源。是不是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季羨林,所以他就成為“寶”。但是,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,等等,也都只有一個,難道中國能有13億“國寶”嗎?
這種事情,癡想無益,也完全沒有必要。我來一個急剎車。
為此,我在這里昭告天下:請從我頭頂上把“國寶”的桂冠摘下來。
三頂桂冠一摘,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。身上的泡沫洗掉了,露出了真面目,皆大歡喜。